青岛工业设计:先进制造中的“不可缺席”
5月22日至26日,2017青岛工业设计周举行,这是2015年以来我市第二次举办此项活动。本届工业设计周主题为“工业设计引领先进制造”,将举办“市长杯”青岛工业设计大奖赛、“设计创新山东行”专项行动青岛对接会、青岛工业设计成果展、国内工业设计获奖作品邀请展、工业设计交流对接会等5个板块 13项活动,目标是推动工业设计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烈诉求相比,青岛工业设计发展步伐仍然明显滞后,亟须从政府、企业、社会等多个层面加紧推动。觉醒:不能与创新升级的巨大富矿失之交臂
青岛市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王海宁从事工业设计工作和相关领域研究已近二十年,2007年,我市首次围绕工业设计向企业发放调查问卷的情景,他至今仍记忆犹新。当时,我市政府部门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在机械制造、家用电器、纺织服装等30个行业发放了1500份调查问卷,最后回收上来的问卷仅有212份。“就是这212份有效问卷,反馈出来的信息也少得可怜。那时,绝大多数企业对工业设计的作用没有清晰的认识,不少企业更是不知工业设计为何物。”
其实,即使是现在,我市很多企业,包括工业设计专业机构在内,对工业设计的理解与实践仍处于较为浅表的层次——对于不少设计者来说,外观往往成为工业设计的全部。实际上,工业设计不只包括外观、形式,更包括内容、结构、品质。一项好的工业设计成果出来以后,要让消费者一见钟情,进而长久喜爱。换言之,真正有市场价值和生命力的工业设计,应该是充分满足用户体验的工业设计,能够融市场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于一体。
在这方面,人们耳熟能详的成功范例有苹果手机,有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制造的 “CRH380A型高速动车组”,后者曾位列“中国好设计”金奖设计项目首位,并在第42届世界博览会上令全球惊艳。失败的范例则不胜枚举,最遭人诟病的莫过于消费电子、汽车等领域数量可观的“山寨”产品,它们的外观设计总能让人模糊看到著名品牌的影子,却往往“画虎不成反类犬”,操控性能方面的糟糕体验与漂亮的外观形成强烈反差。
在我国,工业设计是一个十分“晚熟”的产业,改革开放以后制造业的大发展从贴牌、代工开始,制造业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有工业设计的位置。即使是最早进入完全市场竞争、大张旗鼓国际化的家电领军企业,在产品设计上最初也是选择与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外的工业设计公司合作,“用金钱买设计”,而长期与这一创新升级的巨大富矿失之交臂。
“起飞的十年”:青岛工业设计跨出一步
过去的十年,可以称之为青岛工业设计“起飞的十年”。
“工业设计被称为‘创造之神’,位于产业利润的金字塔顶端。早在多年以前,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日本、韩国就把工业设计作为国家战略。”市经信委科技与中介机构发展处处长夏龙君说。
由于提前认识到工业设计在制造业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性作用,工业发达国家早在数十年前就在发展制造业的过程中把它作为龙头,以其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围绕工业设计,许多国家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投入巨量资金,并在产业政策上给予扶持。例如,韩国在产业发展纲要中提出要成为 “世界设计强国”,日本早在1957年就设立“优秀设计奖”,德国1969年设立工业设计联邦政府奖。这些振兴工业设计的措施,极大推动了各国工业设计水平的提升。
这些年来,我国深刻认识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性,奋起直追。2010年,工信部等十部委出台 《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我国又明确提出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转变。在去年召开的工业设计工作座谈会上,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强调,工业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结合产生的新的生产力,是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未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摆在“中国制造2025”的突出重要位置加以推动。
而我市自2007年首次围绕工业设计向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开始,不断加快工业设计发展步伐。近年来,先后举办了青岛国际设计节、香港工业设计论坛、青岛工业设计周等活动,帮助企业提高设计创新能力。2015年初,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设计发展的意见》,这一我市推动工业设计发展的首个纲领性政策文件提出,努力打造工业设计水平较高、国内外影响较大的“中国工业设计名城”。
我市还积极搭建工业设计的发展载体。位于市北区的青岛工业设计产业园,是我市重点培育的工业设计专业科技园区,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吸引了包括工业设计、模具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网络设计、软件设计、动漫设计以及平台服务等一批企业进驻。
批量涌现:120家工业设计机构纵横岛城
经过近年来的加快发展,我市工业设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明显进步。
数据显示,2011年,我市的工业设计专业机构仅为10家左右,到2016年,全市工业设计机构达到了120家。
制造业企业凭借研发、制造优势,纷纷将工业设计摆在重要位置。2013年,工信部认定首批32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我市的海尔集团公司创新设计中心和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工业设计中心获得认定,入选数量位居计划单列市前列。
截至2016年底,我市的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的省级工业设计中心通过复核,青特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的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获得认定。至此,全市已拥有包括2家国家级、11家省级在内的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33家。
工业设计专业机构与企业工业设计中心风生水起,优秀的工业设计成果也开始批量涌现。
目前,国际公认的全球工业设计顶级奖项主要有德国红点设计大奖、德国 iF国际设计奖和美国IDEA奖;国内著名的奖项主要有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中国工业设计十佳大奖等。仅在2015年,我市就有7家企业荣获国内外各类著名工业设计奖28项,包括德国红点设计大奖5项、德国iF奖11项、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6项,获奖数量为历年来最多。其中,海尔集团12个产品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大奖和德国iF奖,连续11年登榜;海信集团3个产品荣获德国iF奖;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设计研发的高寒动车组从全球18个国家、6000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摘得“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金奖。去年,首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举办,我市斩获金奖1件、银奖4件、铜奖5件。
可喜变化:工业设计周四大亮点
“从本届青岛工业设计周看,我市工业设计出现了更加积极的变化。”夏龙君说。
一是新兴产业领域的工业设计成果迅速增多,推动企业快速发展。青岛欧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的工业级无人机、山东鹰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100公斤级无人直升机、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的虚拟现实(VR)头盔等工业设计成果,纷纷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站在产业发展的前沿。
二是中小企业发挥工业设计投入小、见效快的特点,提升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青岛米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折叠电动车、青岛松立软件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泊位管理一体机等工业设计成果,都具有很强的市场生命力。
三是装备和工业设备类工业设计水平明显提升,产品形象和档次得到大幅改观。重汽集团青岛重工有限公司的U型全密封环保智能轻量化城市渣土自卸车、青岛大东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伺服数控转塔冲床等工业设计成果,均是领先行业发展趋势的高端产品。
四是智能设计和绿色设计更加明显,节能环保领域更加注重工业设计。在本届工业设计周上亮相的自动换机油机器人、智能自动化物流仓储密集式存储系统、环保节能型万吨级废轮胎再生橡胶成套设备等工业设计成果,无不具有显著的智能化、自动化特征,契合绿色发展理念。
动能转换:让工业设计成为口碑产品
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工业设计先进城市相比,我市工业设计发展的氛围、人才、水平等各方面还需大力提升。
让优秀的工业设计层出不穷,让越来越多的工业设计真正成为赢得用户、具有强劲生命力的口碑产品,是我市下一步振兴工业设计的核心使命。在记者看来,工业设计的大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推动,着眼长远,形成合力,对症下药,务求实效。
首先,政府要为工业设计发展提供更为良好的环境和平台,在举办工业设计周、工业设计大赛等各项活动的同时,给予更多的专项资金投入,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与推动。
其次,当前工业设计领域,除企业自己的设计中心外,社会上的专业设计机构及其设计人员,更多的是被动设计,即按照企业委托从事设计工作。要改变这一局面,一方面需要制造业企业进一步认识到提升设计水平的重要性,积极寻找设计创新的合作者;一方面亟须市场化的工业设计交流和交易平台,让设计机构、设计人员与制造业企业进行充分对接,与企业拧成一股绳大胆创新。
第三,亟须更多学以致用、快速成长的工业设计人才。目前,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院校都有专门的工业设计专业,但这些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否学以致用、快速成长,值得探究。毕竟,在全国范围内,每年有数万名工业设计人才毕业,却有70%以上因为不符合社会需求,不得不另找出路。因此,如何让工业设计人才在实践中成长,真正成为有用之才,是一个亟须解决的课题。